愛丁堡地質能源碩士簡介與心得 (GeoEnergy MSc,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前言

2021-2022學年度我在愛丁堡大學就讀地球科學學院開設的地質能源授課型碩士。這是全球首創的GeoEnergy碩士,前身為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MSc。由於這個碩士是新成立的,讀的人還不多,我們這一屆也只有十幾個人。因此,想藉由愛丁堡地質能源碩士簡介與心得讓更多人認識GeoEnergy MSc,有興趣的人也能更加了解課程規劃、整體花費、未來就業等面向。

申請動機

我為何選擇出國讀書?

地質系畢業之後,我留在系上擔任研究助理,開始工作不到一個月,深深發覺大學所學不夠深入,在只有學士的背景下,很難在業界找到能應用我在地質系所學的職缺,而產生了讀研究所繼續深造的想法。台灣的碩士偏重做研究,而我對學術較沒興趣,想學習偏應用性質的知識、技能,因此以國外研究所為優先考量,很幸運的是父母也願意負擔國外讀書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

為何選擇此科系?

我很喜歡大學讀的地質,研究所想要找地質的應用領域,國外的地質研究所以石油為主要導向,但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已經到蠻嚴重的地步,世界上應該不需要更多找石油的人,我想選擇應用乾淨地質資源的領域,第一個產生的念頭是地熱。我在Find a masters的網站輸入了geothermal,搜尋到愛丁堡大學的GeoEnergy MSc,發現這個碩士不只包含地熱,還有碳封存、地下氫儲存等新興地質減碳科技,這些技術我之前在大學參加的學術研討會有聽過,當時覺得蠻有趣的,但沒想過已經到能實際應用、有相關科系的階段。我決定申請這個科系,這也是我唯一申請的一間。這類的碩士非常少,除了愛丁堡只有兩三間學校有提供,而愛丁堡是裡面最好的一間。

申請時程

我是在2020年8月中決定要申請碩士,報考了10月初的雅思,這段期間專心準備英文檢定,也請了系上之前擔任我導師的教授幫我寫推薦信。考完雅思後,開始準備申請文件:Personal Statement、Relevant Knowledge、Employment History。Personal Statement我花了最多時間寫,改了好幾種版本,歷時三個月。我沒有找代辦,畢竟只申請一間學校不太划算,而且當時正在讀Imperial College碩士的好朋友非常好心的提供她所有的申請資料給我參考。

寫好了申請文件,為了確保文法正確,我在12月底找了文字編修網站幫我修改。Personal Statement的部分付了將近5000元請TopAdmit的英文母語人士幫我修,還蠻推薦他們的服務,改的非常仔細,除了文法,也點出了文章哪些部分不通順、申請動機不夠明確等。另兩份文件我則是找了較便宜的Wordvice,一份大約2000元,主要修了文法、確定整篇文章都是英式英語。一月初上傳所有的申請資料,三月收到錄取通知。

申請期間如果想對這個科系想有更深入的認識,可以參加愛丁堡大學舉辦的線上說明會,相關時間資訊會放在科系的官網。我參加的場次是11月中,包含了地球科學領域各個碩士,由系主任親自出馬介紹科系,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藉這個機會提問。除了系主任,也有正在就讀的碩士生參加,可以聽聽他們的分享。

碩士架構

為期一年的碩士可分為三個部分,前兩個學期上課,長度為10週,期末考週另計,最後一階段專心做研究、寫論文(dissertation)。 課程的總學分數為120,論文為60。選修課佔了20學分,可以選擇兩堂10學分的課,或是一堂20學分。選課時間是學期開始前,上過第一周後還可以改,不喜歡可以換掉。

上學期是9月中到11月底,12月初交期末報告,12月中考試,寒假放到1月中。下學期是1月中到4月初,中間有一週的flexible learning week,這週沒課可自由安排時間,用來寫作業或出遊,4月初交期末報告,下學期沒有考試,但4月底需要上台報論文的提案以及繳交提案的書面報告,分數記在Project Design and Field Skills這門課。4月到8月做研究、寫論文,8月初繳交論文,學校的宿舍合約到9月初,但9月底才會知道論文的分數,11月底舉行畢業典禮。

課程內容

上學期的必修課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以及Hydrogeology 1是偏基礎、理論類型的課,學習地下水的流動、各種化學反應等,擁有這些基本知識對學習之後的地質資源應用很有幫助,像是Hydrogen Storage就有探討地底的化學作用如何影響reservoir。我最喜歡的課是Future GeoEnergy Resources,每堂課主題不同,是由不同領域的老師來上,可以廣泛接觸到各種地質減碳技術。

選修的部分,我選的課都是軟體類型的課,一個是透過Petrel分析震測剖面,一個是用OpenGeoSys模擬地下水的流動。我大學期間沒有接觸過地質類的軟體,想說對未來就業或許有幫助就來試試。後來在英國找到的工作也是跟地質軟體有關。

上課模式

這裡的上課方式有很高的互動性。在台灣通常是聽老師講,但這邊不僅要聽,還要馬上消化上課內容進行相關應用。很多課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專心聽老師講,後半部進行小活動,像是分組寫練習題,題目蠻具挑戰性,需要跟同學討論、交換意見。我遇過最刺激的是老師把我們分成幾組,一組3到4人,每組分到不同的報告,雖然主題不同,相同的點是報告都很長,100多頁起跳,要在短短半小時內掃過並以此進行5分鐘的上台報告。還有一次的活動是模擬核能案場的開發,每組擔任開發商、政府等不同角色,上台說明立場還要回答其他組的提問。

老師們都會鼓勵大家多提問、多參與這些活動,這樣互動性的學習可以讓自己反思、消化剛剛吸收的知識,整理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像Subsurface Reservoir Quality這門課問問題的比重很高。老師希望我們在上課前看完之前錄好的影片,總時數可能達6個小時,接下來在長達4小時的課堂上與同學討論、互相問問題,如果有不清楚的內容再詢問老師,老師都會很有耐心的解答。

我一開始會擔心自己問的問題很蠢而不敢問,同學們可能有一樣的顧慮,問問題前加上This may be a stupid question,老師都會鼓勵說這一點也不蠢,是個很好的問題。我後來轉變心態,告訴自己既然花了那麼高的學費,就多問一點、問到回本,不必擔心其他同學怎麼想。

課程評分

書面報告

上學期一共有三門半的課,有半門的原因是Future GeoEnergy Resources這門課橫跨上學期後半到下學期前半,下學期也是三門半。課程似乎不多,但期末趕作業的時候就會感受到疊加後驚人的工作量。例如上學期末,我一共有三份報告,一份4000字,一份2500,另一份1000。每一份的繳交日期間隔僅兩三天。我在作業期限一個月前動筆,好幾週的假日關在房間讀論文,到最後還是得熬三次夜才能順利完成。到了下學期,為了逃過熬夜的命運,我學期中的作業(兩份報告和一份研究海報)都提早幾週動工,終於不用半夜一邊聽著鳥叫一邊懷疑人生用有限的英文詞彙奮鬥。 

寫報告會這麼累除了高估自己的英文能力,也跟評分機制有關。不像在台灣讀大學,一門課一學期有好幾份作業或考試,這裡一門課僅兩份作業,像上台報告加上短文,或是報告搭配期末考試,甚至一門課只憑一份報告給分,自然需要投注不少時間心力完成,確保自己過關。我遇到的老師都不吝於給予作業回饋。打開作業繳交系統(Turn it in),除了總評,還有密密麻麻的註記,譬如這個圖很好、應該還有品質更好的圖、開頭有點問題等,大部分是鼓勵性、建設性評論。而我收過最嚴厲的評論是用disjointed形容我的文章,當初看到的時候還難過了一天,後來跟同學聊過就看開了。 

口頭報告

另一個常見的評分方式是上台報告,其中有些是不列入學期成績(formative)。即使不算分還是會好好準備,畢竟要在那麼多人面前講話,如果練得不夠熟悉很可能會吃螺絲。我曾經在台上腦袋一片空白,把analyse一直講成analysis。而報告最讓我緊張的莫過於Q&A,很怕被問倒。經歷過幾次報告後,漸漸把心態調整為盡我所能的準備,如果被問到不會的問題承認也沒關係。

與台灣不同的給分機制

另一個跟台灣學校體制的不同是這裡給分非常嚴格。在台灣通常拿85分以上,但在這裡我大部分的分數是60幾分。台灣的A+相當於英國的70分以上;另外這邊的及格分數是50分。如果平均成績有達70分,畢業會拿到Distinction,60幾分則是Merit (2:1)。 

GeoEnergy MSc 碩士論文

論文題目是2月中從老師提供的清單中選填志願或是自行構想主題,2月底會得知選題結果,我拿到了第二志願,指導老師是系上的副主任。由於學期間太忙,等到學期告一段落的4月中才開始我的研究計畫。我大約每隔兩到三個禮拜會跟老師開一次會,討論研究遇到的問題;我的老師偏向放牛吃草型,不會幫我盯進度,但如果碰到不會的,只要主動詢問,老師很願意提供指引。

我從6月中開始寫論文,7月壓力最大,很擔心寫不完,每天關在圖書館一直寫,最後寫了9000多字。字數沒有規定下限,只有上限15000字。我在離繳交日期約前兩周的時間請老師幫我修改論文,老師的評語中說沒什麼大問題,只幫我改了幾句文法、用字,當時還擔心老師是不是放棄我了XD。

地質調查

地質系的重頭戲非地質調查莫屬,第一學期初有三趟地質調查,一趟去礦工博物館、一趟去Roslin、一趟去Dalmeny,可以自由選擇參加與否,但我很推薦有空就去。地調由系主任、副主任親自帶領,可以藉這個機會認識蘇格蘭的地質,了解冰河對地表的影響,這是在台灣較難接觸的。

除了當日來回的短程地調,寫論文期間的六月份有一趟長達一周的地質調查,不須額外付費參加,且不需繳交任何報告、不用算分。這趟地調跑遍蘇格蘭的東北邊,認識可用來儲存碳、發展地熱的地層,還去參訪了水力發電廠,一路上欣賞蘇格蘭的美景,非常值得。藉由這次旅行,跟同學變得更熟悉,自由活動期間一起踢足球(不小心踢到指甲裂掉)、生營火慶祝夏至、去酒吧喝啤酒,也有跟老師聊天,結果我的論文指導老師經過這麼久還是不記得我是哪一國人XD

同學組成

我們這一屆16人,在愛丁堡算是人很少的系。組成的部份,男女比例差不多;國籍的部分,我一個東亞人,系上最好的朋友來自伊拉克與阿根廷,兩個美國人,一個波蘭人,剩下都是英國人。大家大學讀的都是地質系,但沒有地質系背景也能選這個碩士,修的課會不太一樣。大部分的人是大學讀完直接銜接碩士,也有像我是工作一段時間再回來讀書。一開始比較難融入同學們,因為我不太喝酒,很少跟他們去酒吧,錯過和他們變熟的機會,但他們其實很友善,地調的時候都有玩在一起。

整體花費

學費每年不太一樣,需要去科系官網查詢;住宿我是選學校的宿舍,位在Kings Building校區,也正是我們這個碩士上課的校區,一年6200英鎊,算是比較便宜的選項,總共10個室友,每人單獨一間房間,廁所、廚房、客廳共用;英國醫療保險是申請學生簽證的時候規定一起購買的。留學一年下來大約花了150萬台幣。那身為窮學生的我,也幫大家整理了在英國省錢的撇步

職涯發展

所有課程結束、寫論文的這段期間,已經有同學找到工作,一個在倫敦當Energy Analyst,一個在格拉斯哥的一間Consultancy工作。11月畢業典禮見到同學們,得知彼此的近況:在倫敦擔任Geophysicist、回到故鄉Shetland(蘇格蘭東北外海的島嶼)從事乾淨能源和碳封存相關的工作、在Aberdeen當Energy Analyst、回到阿根廷原本任職的石油公司,延續畢業論文相關的氫氣地下儲存分析。我是在Aberdeen的地質軟體公司上班。有兩位同學則是繼續深造讀博士。

綜合看下來,真正從事我們這個科系所學的碳封存、地熱、氫儲存等工作的同學其實不多,因為這個領域還在發展,大家做的是能源、地質相關的工作。但我相信碩士所學還是對職涯很有幫助,因為減碳是個全球趨勢,這類的工作會越來越多,我任職的公司也在發展針對地熱、碳封存的軟體,未來能把這個碩士學到的知識、技能派上用場。

結語

花費那麼高昂的費用、飄洋過海到英國讀書真的值得嗎?回顧這一年的點點滴滴:從原本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到能勇敢舉手發問;從一周連續好幾次熬夜趕作業,到能提早繳交還能出去玩;從標錯震測剖面,到能完整解讀構造、產出4000字的報告…這一切經歷,不只符合我當初讀這個碩士的初衷,在地質的領域學到更深入的知識,進而找到相關的工作,我的心態也成長、轉變了不少,在讀書期間更是能好好體驗蘇格蘭文化、探索美麗的愛丁堡(愛丁堡景點推薦)、品嘗各種美食(愛丁堡中式餐廳推薦)。決定申請碩士可是我目前做過最棒的選擇之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